今天(2020年10月23日)6時59分,我們迎來了秋季的zui后一個節氣,霜降。霜降是秋季向冬季過渡的開始,天氣漸冷,初霜出現,草木開始泛黃。俗話說,“寒露不算冷,霜降變了天”,進入霜降后,人們更應該注意添衣防寒。同時,霜降期間天高云淡,紅葉盡染,也是登高賞秋的好時節。霜降來了,秋將逝,冬將至,你感受到了嗎?
今年霜降前期北方冷空氣活躍 海南等地風雨強
常年來看,進入霜降節氣后,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越來越頻繁,晝夜溫差迅速增大。尤其在江南、華南地區,氣溫的起伏愈發明顯;而西北、東北的部分地區早已呈現出一派“寒風落葉”的初冬景象,需要警惕冷空氣帶來的強風雪天氣;同時,華北南部、黃淮等地的霧和霾天氣也變得多了起來。
而今年霜降前半段,冷空氣也將頻繁“侵擾”我國北方地區。據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高菲介紹,預計未來十天,冷空氣活動較活躍,特別是24日至27日,還將有一次中等強度冷空氣自西向東影響我國北方地區,屆時上述地方將有大風降溫過程。此外,23日至26日,京津冀及周邊地區、汾渭平原等地大氣擴散條件一般,部分地區有輕度霾,局地中度霾,公眾需注意做好防護。
降水方面,未來十天,南海及海南多風雨天氣“攪擾”。其中23日至25日,受臺風“沙德爾”影響,南海海域將出現較強風雨天氣;24日前后,海南將有大到暴雨,局地大暴雨;27日至30日,還將有一個熱帶系統給南海和華南南部帶來較大風雨影響。未來十天,海南局地累計降水量可達200~300毫米,上述地區需防范強降雨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。
“霜降”≠“降霜”
雖說霜降節氣主要反映了晝夜溫差變化較大,天氣漸漸變冷,但并不表示進入“霜降”后就會“降霜”。其實,“霜”也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,而是地面的水汽由于溫差變化遇到寒冷空氣凝結成的。
而氣象學中也并沒有“霜降”的概念,一般來說,秋季出現的第Ⅰ次霜稱做“早霜”或“初霜”,春季出現的zui后一次霜稱為“晚霜”或“終霜”;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,就是無霜期。
霜降節氣期間,我國東北北部、內蒙東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氣溫已在0℃以下,土壤凍結,冬作物停止生長,進入越冬期。緯度偏南的南方地區,平均氣溫多在16℃左右,離初霜日期還有兩到三個節氣。在華南南部河谷地帶,則要到隆冬時節,才能見霜。當然,即使在緯度相同的地方,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,貼地層空氣的溫度和濕度有差異,初霜期和霜日數也是不一樣的。
霜降養生需“三防” 飲食運動兩相宜
霜降期間,養生需做好“三防”。
一是“防秋燥”
秋天zui主要的氣候特點之一就是干燥,霜降時節秋燥明顯,十分容易出現口干、唇干、咽干、便秘、皮膚干燥等現象,燥易傷津。因此,可以適當多食用一些甘寒汁多的食物,如梨、柚子、甘蔗、香蕉、柑橘等各類水果;蔬菜可多食胡蘿卜、冬瓜、銀耳、蓮藕及各種豆類制品等。
二是“防秋郁”
晚秋時節,天氣漸冷,草木枯黃,萬物蕭瑟,容易引人憂思,使人意志消沉,故有“悲秋”的說法。如果出現消極的負面情緒,不妨嘗試多到戶外運動。中醫講究順應自然,注重動靜平衡,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人們舒緩壓力,擁有正面積極的心態。
三是“防秋寒”
俗語有“寒露不算冷,霜降變了天”的說法。由于霜降是秋季向冬季過渡的開始,此時節,晝夜溫差變化增大,因此更加需要注意添衣防寒。尤其是要注意腳部和胃部的保暖,zui好養成睡前用熱水泡腳的習慣,以促進血液循環。
此外,秋季也是人們zui容易長脂肪的季節。天涼夜長,人的食欲大開,運動量減少,從而人體每天的熱量攝入容易超過熱量消耗,使脂肪一點點地囤積起來。如果不加以調整,經過秋、冬兩個季節,很容易“發福”。因此,對于愛美的小伙伴來說,這個時節不僅要大快朵頤“貼秋膘”,更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,美食、運動兩不誤。
本文轉載自環球網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!